第一次幫人家做婚禮紀錄攝影。
玩攝影已經第三個年頭了,常常都是在山上打滾,不然就是拍拍家人,還不太敢想像自己跑去幫人拍婚禮。我習慣拍不太會動的東西,像是山,像是雲;我也不太會用閃燈。說到要拍婚禮,我還有點怕怕的。
科比:「我沒拍過耶!真的不怕搞砸!?」
丹大:「安啦!」
婚禮前我研究了一些網路上的婚攝照片集,同時也注意到似乎拍完照後婚攝都會提供上百張(也許是五百到一千多張) 的照片給新人,也有不同規格,比方說修片只修其中的一百張,或者是會製作各式各樣的相本或光碟。也有婚攝強調一人雙機,也有同時會攜帶 24L, 35L, 50L 85L 的雙機流攝影師。
想想我每次拍照都只選出少部份的照片做成相簿,要能給出幾百張的成品我實在是擔心能不能做到阿!我有辦法邊拍邊 24G 85G 的交換嗎?
丹大跟艾琳是我爬山認識的朋友,大概已經認識有三年多了吧。一起去過不少地方,像是紅河谷、錐麓古道等等的地方。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丹大是在飄著小雨的鹿崛坪古道,帥氣的拿出 Garmin 60CSx 指出正確的登山口,真是讓人崇拜得五體投地。至於講話機車但其實人很好相處的艾琳則是在哈盆越嶺認識的,同時也是他們相遇的地方。
他們和我一樣很喜歡往戶外跑,於是在婚禮上跟大家分享的是滿滿的山林悠遊的回憶。其實我們前幾天才跑去平頂古圳玩水呢。
回到婚禮本身,我本身其實沒有參與過整個婚禮的流程。由於之前有在計畫要辦婚禮,會發生什麼事大致上是知道的,比方說拜別、放鞭炮、丟扇子、吃湯圓等等的。這次的儀式是訂婚結婚同一天、然後婚禮男女方合辦的方式進行,所以可預見的是男方會拜訪女方家兩次,一次送聘,一次迎娶,接著就會到喜宴會場宴客。
那究竟該怎麼拍阿!其實研究了半天我也還是沒什麼心得。我由於拍照一直都是隨興而至,比較少在特別練準度或速度,主要習慣使用的也是 M 模式,其實有點擔心會漏失掉不少重要鏡頭。不過事後我發現我擔心太多了,我更應該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新郎來囉~!
進行中的儀式並不會刻意留空間給攝影師,所以如何去引導或取得適當的拍照角度就是拍好婚攝的其中一個課題了。
儀式進行得比想像中的還要快。對攝影師來說,任何一個流程都只有一瞬間,而對新人來說,這每一個瞬間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刻。
在交通發達的現代來說,出嫁的感傷可以是形式上的,留下來的只要是喜悅就好。拜別完,禮車車隊就開往婚宴會場去了,我是自己開一輛車,在他們出發後就跟著一同前往會場。在進出室內外的場合時,曝光補償 (或光圈快門) 以及白平衡的設定都應該再三檢查,以免增加事後修圖的複雜度或減少其寬容度。
在拍攝的過程中其實有時會擔心,「習慣性的傾斜構圖會不會不適當?」「如果拍些輪廓、模糊或純物品的照片 (比方說左下圖),是不是不太好?」後來想想,與其太在意自己構圖的方式,倒不如狂拍多拍個幾張,反正數位時代照片可以拍相當多張,喜歡的再留下來就好了 😀
婚宴的會場在捷運新北投站的儷園,感覺相當不錯的場地,婚宴開始前還提供雞尾酒 buffet 及大頭貼服務。結果連新娘都跑出來趴趴走了。新娘的鞋子配上禮服相當的搭,下面這張稍微強調了中央的色調,並刻意降低了曝光值。這次有幾張照片有做些特別的感覺,比方說有一張新娘手臂的照片,因為日光燈在快門過快時而造成黃色的色偏,我就直接利用了他的顏色特性。
新人進場也是相當感動的一刻。花童、伴郎伴娘走過之後,新郎在紅毯上等著女方父親牽著新娘的手走過來,再將新娘的手交到新郎的手上,親聲說道,「女兒就交給你了。」我為了補捉瞬間的畫面而離新人很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觀禮,也更深刻的感覺到,從這一刻起,他們便正式成為夫妻了。
最後的敬酒及送客則是大量的親友合照,我想如果需要足夠的相片數量的話,現在是快速衝量的好時機。不過由於構圖比較難變化,我認為還是儀式與婚禮的過程比較有趣。
最後的照片一共 575 張, 其中116 張並有做成小解析度的網路相簿版,一部份直接使用於這篇網誌。由於相簿版是選出非重覆性我自選的照片,所以並不是所有的主要場景都會出現在這裡囉!
這次的攝影使用 Nikon D3s + Nikon 24-70mm f/2.8G ,同時也攜帶了 Nikon 24mm f/1.4G 、 Nikon 85mm f/1.4G 以視情況使用,並以 Nikon D300s 做為備機。雪倫也藉了這個機會一起來拍攝,她使用的則是 Nikon D3100 + Nikon 35mm f/1.8G ,最後的成品也有一些是他拍的照片喔!
「我也是來賓!看我吃湯圓!(設計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