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標準焦段的鏡頭我主要是使用 Sigma 24-70mm f/2.8 ,一般會在需要變換焦段的室內或是無特定主題的時候使用。不過對我來說他有一個問題,就是對焦並不是十分穩定 – 速度稍微慢了一些,有時候會沒辦法很順的對焦,而且也有 Sigma 普遍會有的問題 – 移焦。另外就是他的發色稍微濃郁了一些,這個現象我在 Sigma 8mm Fisheye 上也有觀察到。由於魚眼鏡頭多半是拍效果或風景,同時也無法加裝濾鏡,因此我比較不在意希望發色的問題,但我希望標準變焦的發色可以再淡一些,層次稍微再多一點。
最初選擇 Sigma 的原因其實也是在於價錢。兩者的價差將近兩倍 – 以我買的價格來說,Sigma 是 27300 元,Nikon 則要 52800 元 – 但據聞畫質並沒有差異太大。況且 Nikon 24-70mm 一直都有災情傳出,比方說:
- 機身接環容易斷裂
- 對焦尺表漏光 (使用焦距 55mm 時)
- 對焦環有怪聲
再加上已經用過了不少顆 Sigma 的鏡頭,覺得還 OK,所以當時就先考慮 Sigma 24-70mm 了。
在同時使用不同的 Nikon 及 Sigma 鏡頭後,我對兩家鏡頭的簡單的感想,大概就是在準確度及發色上這兩點來說。 Sigma 的鏡頭相對來說,都有偏黃或是對比較強的感覺,而對焦的準確度則是 Nikon 給人的感覺較優。也因此在使用了一年 Sigma 24-70mm 這顆鏡頭之後,我還是決定要來用看看 Nikon 24-70mm 這顆鏡頭。
打開盒子後取出說明書及背帶。
接著是鏡頭帶與鏡頭。
鏡頭袋與 Nikon 14-24mm f/2.8G 類似,外型一模一樣,裡頭都有附保麗龍用來固定鏡頭及緩衝,不過保麗龍的大小不同,兩者不能交替使用。
打開塑膠袋,遮光罩是以倒裝的方式事先裝好附在鏡頭上的:
這顆鏡頭的遮光罩與其它鏡頭的有一點不一樣,就是有暗扣,需要按下按鈕才能將遮光罩取下:
構造因此比一般的遮光罩複雜:
鏡頭前端也與一般鏡頭有點不同:
鏡身在焦距接近 50mm 時最短,在 24mm 時最長。來一張全身照:
當然那個 N 不是要表示這是 Nikon 鏡頭,而是在表示奈米鍍膜:
來看一下鏡頭的前後端;這是他的前端大眼睛。 Nikon 24-70mm 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他的口徑是 77mm:
後端的鏡頭蓋:
鏡片面:
電子接環:
兩隻鏡頭放在一起比較一下的話,對大小會相當有概念 – Nikon 24-70mm 是高瘦, Sigma 24-70mm 是矮胖:
口徑的話, Nikon 為 77mm , Sigma 則是 82mm 。有趣的是,雖然口徑比較大,但 Sigma 24-70mm 的遮光罩能夠完全塞在 Nikon 的遮光罩之中:(裡面的遮光罩是 Sigma 24-70mm 的遮光罩,看塗裝就知道了)
那麼簡單的來比一下兩顆鏡頭的表現。
Nikon 24-70mm 、 70mm 、 1/125 sec 、 f/2.8 、 ISO 800
Sigma 24-70mm 、 70mm 、 1/125 sec 、 f/2.8 、 ISO 8000
Nikon 24-70mm 、 70mm 、 1/60 sec 、 f/4.0 、 ISO 800
Sigma 24-70mm 、 70mm 、 1/60 sec 、 f/4.0 、 ISO 800
由這四張圖大致上可以看出:
- Nikon 與 Sigma 的焦段同為 24-70mm ,但效果並不一樣。 Nikon 比較遠一些,事實上在廣角端也一樣是這樣。
- 色散的程度跟銳利度是差不多的。或者說 Sigma 稍微利一點 – 不過這結果與 photozone.de 的評測不同。
- Nikon 24-70mm 的二線性稍微明顯一點。不過散景本身 Nikon 較 Sigma 明顯,可能與焦段差異有關。
比較一下中央裁切的結果
Nikon 24-70mm f/2.8G
Sigma 24-70mm f/2.8
Sigma 24-70mm 相對來說稍微偏黃。
另外,我的 Sigma 這顆有移焦的問題,並沒有送至代理商調焦,所以這幾張圖,包括 Nikon 的,都是用手動對焦拍攝的。
那麼來附張 Nikon 24-70mm 的實拍照:
也可以參考這篇遊記「山仔頂古道登向面天山」,裡面的照片均使用 Nikon 24-70mm f/2.8G 拍攝。
開箱照主要使用 Nikon D3s + Sigma 24-70mm f/2.8 、 Nikon 105mm f/2.8G 、 Sigma 50mm f/1.4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