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去買了一台 Nikon J1 。自從改用 Nikon D3s 之後,一直有個困擾,就是他實在太大台了。第一次體悟到這件事情是在爬山的過程中,碰到狀況不好的地形時常常需手腳並用,很多時候即使已經空出雙手來前進了,人還是必須很貼近山壁,甚至是需要擺盪的動作。這個時候掛在胸前的 Nikon D3s 加上鏡頭就會晃阿晃的,甚至就算使用斜背也無法避免他晃到身前來,接著就容易發生與山壁碰撞的狀況,真是撞在機身,痛在我心阿!
第二次體悟到他的體積造成的不便,則是有時假日沒有特別安排計畫,純粹只是想出門逛一逛或到街角吃個晚餐,相機帶出去幾乎沒有機會用到;這時帶一台大相機出門顯得累贅,但不帶又有種可能會錯過什麼似的不安的感覺。所以我想要買一台隨身機,在山上過地形時可以掛在背包背帶上,隨時捕捉影像;日常生活中偶有需要,不管是在室內或晚上,可以隨意的抓拍,不用太有壓力。
不過重點是:要買哪一台相機做為隨身機呢?
從以上的情境來看可以歸納出,對我來說相機首重體積大小、接著則是高 ISO 的表現。價錢當然不能太貴,不然等會不小心撞壞,可就心疼了。我簡單的做了一個比較表如下:
廠牌 型號 畫素 感光度 重量(克) 尺寸 體積 價錢 Panasonic GF3 1210W 160-6400 264 107.7 x 67 x 32.5mm 235 18K Panasonic GX1 1600W 100-12800 272 116.0 x 68 x 39.0mm 307 26K Sony NEX5N 1610W 100-25600 465 111.0 x 59 x 38.0mm 249 21K Sony NEXC3 1620W 100-12800 225 110.0 x 60 x 33.0mm 217 19K Nikon J1 1010W 100-6400 277 106.0 x 61 x 29.8mm 193 18K Nikon V1 1010W 100-6400 383 113.0 x 76 x 43.5mm 374 24K Samsung NX200 2030W 100-12800 220 117.0 x 63 x 36.0mm 265 24K Ricoh GRD4 1000W 80-3200 190 109.0 x 60 x 33.0mm 216 21K Pentax Q 1240W 125-6400 200 98.0 x 57 x 31.0mm 173 18K Fujifilm X100 1230W 100-12800 445 125.5 x 74 x 53.9mm 503 35K Olympus EPL3 1230W 200-12800 265 110.0 x 64 x 37.0mm 260 19K
比較過高 ISO 的表現,最佳的為 Sony NEX 系列及 Fuji X100 ,其它相機可用 ISO 頂多達到 1600 。將體積超過 220 以上的機身去掉以後,
Sony NEXC3 1620W 100-12800 225 110.0 x 60 x 33.0mm 217 19K Nikon J1 1010W 100-6400 277 106.0 x 61 x 29.8mm 193 18K Ricoh GRD4 1000W 80-3200 190 109.0 x 60 x 33.0mm 216 21K Pentax Q 1240W 125-6400 200 98.0 x 57 x 31.0mm 173 18K
( ISO 評比參考自 dpreview.com 及 這個 ISO 比較(by Kim Letkeman) )
大約可以看出 Sony NEXC3 雖然大了點,但綜合來說是最佳的選擇,而單純考慮尺寸的話則以 Pentax Q 最優。不過,身為一個 Nikon 的玩家,手上有相當多數量的 Nikon 鏡頭,Nikon J1 透過 Nikon FT1 轉接環即可接上這些鏡頭來拍照,這使得隨身機多出了不同使用方式的可能性,同時我可以省下添購其他鏡頭的錢;況且 Pentax Q 的高 ISO 表現並沒有 Nikon 1 系列好,因此雖然 Nikon J1 在尺寸上輸給 Pentax Q,最後我還是選擇了 Nikon J1。
當然啦,為了隨身攜帶而買了一台小相機卻接上一顆大鏡頭那不是很諷刺嗎!所以一定要附帶一顆定焦餅乾鏡的,需要輕便時可以使用它。於是我買了 Nikon J1 + 10mm f/2.8 定焦組,附帶一只 FT1 轉接環。
把裡頭的東西掏出來看,這是 Nikon J1 的部份: (電池充電器漏掉了)
下圖為上面失蹤的充電器與原廠電池,是一個方型內建插頭的座充。對於插座數量不夠的我來說,插頭直接做在充電器上不是很方便。
這則是 Nikon FT1 的部份,很多張紙。Nikon J1/V1 若要使用 FT1 接環,機身韌體版本需為 1.1 版以上,我購買時忘記這件事,請店員試了半天才想起來,真是糗大。
Nikon J1 剛拿到手上感覺頗有質量的,拿過的人都說原本以為塑膠感很重,沒想到拿起來這麼沉重,很有金屬的感覺。事實上,由上面的比較表可以看出,他的密度~=1.4g/cm3是裡面最高的,其他相機 – 包括 Nikon V1 – 沒有人超過 1.2g/cm3!也許以後相機規格可以加入一項「比重」,用來表現質感與不凡 (!?)
開機鈕在機身頂端,未突出的設計使得按鈕不容易誤觸,比起關機後不小心輕輕碰到就會自己很開心的開機的 Google Nexus One 來說實在是太優了 (!!?)
機背的按鈕,機背除了左上有個閃燈開關以外,只有右側有按鈕,不過別妄想單手操作它。按鈕設計並不複雜,上方有子模式選擇鈕與放大鍵,蒙皮旁則是模式轉盤,包含智能相片、動態快照、靜態攝影及影片錄製。比起包括運動、夜景、人像、嬰兒、還有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的三溫暖、海底、外太空等神奇的情境模式來說,這個轉盤我還蠻常撥動它的。
下方則包含了一個通用方向轉盤(同時可用於四種功能) 還有另外四個按鈕,包含DISP(在螢幕上的詳細資訊開關)、重播、選單及刪除。測光模式、曝光模式、對焦模式、白平衡、感光度全都要進選單操作,原本擔心用起來會不會很不習慣,不過用了一陣子發現操作不會很麻煩,因為他的選單只分成三大項,然後剛剛講的關於操作的項目全都擺在同一項之中。
配合轉盤來使用的話,微調白平衡的色溫及色調效率與 D3s 相當。 ISO 有自動模式,以區間來選擇,包含 100-400 / 100-800 / 100-3200 。 也有主動式 D-Lighting ,非常實用的功能。
在手動曝光模式下,方向轉盤控制光圈,放大鈕則控制快門,由於放大鈕是撥桿式設計,要調整快門必須要一直撥動按鈕,感覺不是挺方便。應該也做成撥盤的,這樣會方便許多!
閃燈與其按鈕。會讓我聯想到尼斯湖水怪。應該做成可翻轉式閃燈,只是閃燈大概也不夠力跳燈就是了。
電池與記憶卡插槽
鏡頭釋放鈕;感覺起來 1-mount 比 F-mount 來得緊,安裝及拆卸鏡頭時較費力氣。
接口與感光元件。在接口與感光元件之間還有一層透明玻璃,不確定用途是什麼,不過這樣感光元件就比較不會沾上灰塵。不過的不過如果感光元件沾上灰塵的話就….
再來幾張特寫,分別使用 85mm f/1.4G 、 105mm f/2.8G VR 、 50mm Ai-S f/1.2 拍攝。
Nikon 1 Nikkor 10mm f/2.8 相當的小一顆,等效焦段 27mm ,用做隨身機相當的適合。
那麼接著是 Nikon FT1 。純粹就是個中空的接環,附帶有電子接點,底座可連接腳架。
下圖為 Nikon J1 與 Sigma 8mm f/3.5 Circular Fisheye 的合照,其大小還在輕便帶出門的範圍內。其它輕便的鏡頭還有 Nikon 35mm f/2 、 Sigma 30mm f/1.4 之類的,不過焦段較不適合隨拍。Sigma 8mm 魚眼鏡在這裡成了等效 21.6mm 的小廣角!
Nikon J1 與 Sigma 50-500mm f/4.5-6.3 EX HSM ,等效 135-1350mm ,已經不知道是鏡頭接上機身還是機身接上鏡頭了。帶出門的話,感覺大概會像是只帶了個鏡頭出門。再加上增距鏡的話馬上得到焦段 270-2700mm ,可以拿來做壞事,然後大概會因為畫質差,所以也只能拿來做壞事。
大家對 FT1 比較有興趣的大概會是對不同鏡頭的支援度及效果。 Nikon 本身有列出 FT1 支援的鏡頭列表,所以我傾向只針對副廠鏡以及比較特別的鏡頭做測試。那麼下面是 FT1 對鏡頭支援度的測試結果:
品牌 | 焦段/光圈 | 對焦模式 | 合焦指示 | 自動曝光模式 |
---|---|---|---|---|
Sigma | 8mm f/3.5 EX DG Circular Fisheye | MF | 有 | 有 |
Sigma | 10-20mm f/4-5.6 EX DC HSM | AF | 有 | 有 |
Sigma | 30mm f/1.4 EX DC HSM | AF | 有 | 有 |
Sigma | 50mm f/1.4 EX DG HSM | AF | 有 | 有 |
Sigma | 50-150mm f/2.8II EX DC HSM | AF | 有 | 有 |
Sigma | 24-70mm f/2.8 EX DG HSM | AF | 有 | 有 |
Sigma | 50-500mm f/4.5-6.3 EX DG HSM | 無法正確使用。機身會顯示未安裝鏡頭。* | ||
Lensbaby | Composer (35mm) | MF | 無 | 僅A模式 |
Tamron | 18-250mm f/3.5-5.6 | AF,但對不到 | 有 | 有 |
Kenko | 2x Teleplus Pro 300 (搭配 Nikon 85mm f/1.4G 測試) | MF | 有 | 有 |
Kenko | Extension Tube(搭配 Nikon 24-70mm f/2.8 測試) | AF | 有 | 有 |
Nikon | PC-E 24mm f/3.5 | 無法安裝,被旋轉扳鈕擋住。 | ||
Nikon | Ai-S 50mm f/1.2 | MF | 無 | 僅A模式 |
Nikon | 105mm f/2.8G IF-ED VR Micro | AF | 有 | 有 |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 Sigma 50-500mm 此鏡頭特定序號會有自動對焦的問題,可送回代理商或原廠做修正。此處測試用的鏡頭並未修正這個問題,所以不確定這個修正是否能同時改善其在 FT1 上的使用狀況。在 FT1 上若將 Sigma 50-500mm 切入 AF 模式, FT1 會不斷發出怪聲,光圈縮到最小;若切入 MF 模式,光圈會不斷由大變小,且機身無法顯示光圈值,讀不到焦段也無法對焦,不過可以拍照 ( EXIF 中不會有鏡頭資訊 )。
轉接環試拍
由於 FT1 本身不具鏡片組,除了考慮到小片幅其較高的像素密度以外,影像的畫質也直接與鏡頭相關。接著列出一些鏡頭的測試照。
Sigma 8mm f/3.5 ,高 ISO 使得這張照片的畫質較差: (ISO 3200 / 8mm ~= 21.6mm )
Sigma 10-20mm f/4-5.6 ,等效可算是標準焦段,可惜光圈小了點: (ISO 1600 / 10-20mm ~= 27-54mm)
Nikon 105mm f/2.8 VR Micro ,本身即是一顆相當銳利的鏡頭,在 Nikon J1 上的表現也相當不錯: ( ISO 1600 / 105mm ~= 283.5mm )
Nikon 85mm f/1.4G + Kenko 2X Teleplus ,光圈全開、加上增距鏡並使用高 ISO 後使得畫質相當低落: ( ISO 3200 / 160mm ~= 432mm )
Sigma 50-150mm f/2.8 ,表現不錯 ( ISO 3200 / 50-150mm ~= 135-405mm )
以下皆為 ISO 200 並上腳架拍攝。
Sigma 50mm f/1.4 ( ISO 200, 1/80sec, f/2.2; / 50mm ~= 135mm )
Sigma 30mm f/1.4 ( ISO 200, 1/80sec, f/2; / 30mm ~= 81mm )
Tamron 18-250mm f/3.5-6.5 DiII ,還蠻利的。 ( 35mm, ISO 200, 1/13sec, f/5.6; / 18-250mm ~= 49-675mm )
Lensbaby Composer ,好像 3D 照片一樣。 ( ISO 200, 1/25sec, 創意光圈組 / 50mm ~= 135mm )
Sigma 50-500mm f/4.5-6.3 EX DG HSM ( ISO 200, 1/30sec; / 50-500mm ~= 135mm ~ 1350mm )
隨拍測試
接著是一些街上隨拍的這片, ISO 皆為 3200 ,無降噪、調整對比飽和等處理。
同一張照片,左圖無後製,右圖做降噪並調高對比。照片左方的紫光為左邊畫面外的燈光所引起的耀光。
其它模式
Nikon J1 還提供有錄影模式及動態快照,其特色在於可以錄製 400 fps 以及 1200 fps 的慢速影片!基本上,看過影片效果的人都跟我說他忽然想要買一台了。
這邊是一個轉動硬幣的慢速影片, 400 fps ,由於拍攝時使用一般室內光源所以光源閃爍,大致上可以看一下效果。
[hana-flv-player video=”https://tkirby.org/album/topics/nikon_j1/DSC_0243.flv” width=”426″ height=”160″ loop=”false” description=”” player=”4″ autoload=”false” autoplay=”false” autorewind=”true” /]
等效焦段
在隨拍的過程中發現 Nikon J1 搭配 10mm f/2.8 對焦十分快速,同時暗處對焦的能力也十分強大,雖然他內置有對焦補助照明燈但我覺得好像用不太到。以搭配 F-mount 的鏡頭來說,機身對於鏡頭來說相對的小,如果因為出遠門拍照而攜帶了許多鏡頭,多一台 Nikon J1 並不會造成額外太大的負擔,且可以與全幅機共享鏡頭群並達到 2.7 倍等效焦段,效益頗高。
以下選出幾顆我有的鏡頭搭配 FT1 的等效焦段列出供大家做參考。
– 使用 APSC 規格用鏡頭群時 (配合 D300s)
- 廣角鏡 – 等效 22mm (Sigma 8mm f/3.5)
- 標準鏡 – 等效 28-54mm (Sigma 10mm-20mm f/4-5.6)
- 人像鏡 – 等效 81mm (Sigma 30mm f/1.4)
- 望遠鏡 – 等效 135-405mm (Sigma 50-150mm f/2.8)
– 使用 Full Frame 規格用鏡頭群時 (配合 D3s)
- 廣角鏡 – 等效 22mm (Sigma 8mm f/3.5)
- 標準鏡 – 等效 65mm (Nikon 24mm f/1.4G)
- 人像鏡 – 等效 95mm (Nikon 35mm f/2D)
- 望遠鏡 – 等效 135-270-2700mm (Sigma 50-500mm + Kenko 2x Teleplus)
- 望遠鏡 – 等效 568mm (Nikon 105mm f/2.8 + Kenko 2x Teleplus)
以 APSC 為例,我只要帶 Nikon D300s + Nikon J1 以及兩顆鏡頭出門 (Sigma 8mm 及 10-20mm),即可獲得 8mm~54mm 的焦段。除了 Sigma 50-150mm 及 Sigma 50-500mm 以外,其它幾顆鏡頭都不算太大,以便利性來考量的話還算是可以接受。不過若需要完全的輕便,直接使用 Nikon 1 專用鏡頭會是更好的選擇。
操控性
由於使用 Nikon D3s 已經一年多了,拿起 Nikon J1 時感覺全不費力;加上他的對焦相當快速,單手持隨手拍非常的方便。以右手拍照時,姆指恰好可壓住機背轉盤旁的襯墊,不過其它四指直接扣住機身前方,這塊區域沒有其他輔助手持的設計,所以我想若購買異色版本的 Nikon J1 ,用久了之後機身前方大概會褪色吧。另外,螢幕不是觸控的,也因此完全不怕手不小心碰到螢幕改了什麼設定之類的;對於一台已經找不太到地方可以用來握的相機來說,不使用觸控螢幕某種程度上反而增加了操作性。
在 A / S 模式下控制光圈 / 快門的按鈕皆為機身上方的放大鈕,原本不是很清楚為什麼不使用機背的轉盤來控制,後來才發現這樣的設計使得攝影者在單手拍攝時仍然能快速的調整設定。
對焦有主體追蹤及臉部追蹤,在需要調整對焦點及構圖時相當方便。
白平衡需要進選單調整,但實際上以 D3s 來說,完整的調整白平衡需要前後轉盤 + ISO 鈕,獨立的 LCD 顯示,並且仍然需要進選單才能微調色調值。這樣複雜的控制在 Nikon J1 裡乾脆全都塞到選單中,微調直接進色溫/色調圖調整,也提供一組的 PRE 自定白平衡,比較起來使用不會太困難。
感光度相對來說只有一個數值要調整,比較單純,所以還要進選單調就讓人覺得有點麻煩。 不過 Nikon J1 也提供了自動 ISO ,這個前面有提過了。
若使用 Nikon 1 Nikkor 10mm f/2.8 鏡頭,無法手動對焦;其實大部份的場合是用不到手動對焦的,但是無法比起不用來說,還是給人一點點不安全感。
使用了數天下來,感覺操作十分的順暢,感覺沒什麼地方綁手綁腳的,手感算是相當的不錯。不過,如同其它以 LCD 做構圖的相機一般,電池的持久度並不長,我想一顆充飽的電持大約可以拍個 250 張照片吧,若需要隔夜旅行,充電器或是備用電池是必須的。
這是台不錯的相機,以後應該會常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