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螢火蟲季 / 內灣東窩溪與北埔星海

DSC_0022_2.jpg

這兩天跑去看螢火蟲了。由於週間無法跑太遠,就近在工作地點附近調查了適合賞螢的地區,發現其實新竹可以賞螢的地方十分的多,其中內灣觀光向來極負盛名,又有一個小時一班的台鐵內灣線,從台北搭高鐵轉台鐵到內灣大概只要一兩個小時,相當的方便;從科學園區到內灣則大概花 40 分鐘。另外,大山背也不遑多讓,同地區有騎龍古道、茶亭古道、大旗崠古道,賞桐花也是相當不錯的點。若不論知名度,其它像是峨眉、六家、新豐、寶山、北埔也都有賞螢的據點,有些相較之下比較冷門,知道的人也比較少,不過也因此人潮也比較沒有這麼多。

這次我主要是跑去內灣與北埔賞螢。內灣螢火蟲區主要是位於東窩溪谷旁產業道路,從內灣火車站出來左手邊的地下道穿過,往左方的內灣國小走上去,經過一段石階及斜坡後抵達柏油路左轉,沿著路走就可以見到許多的螢火蟲了;而若要停車的話,可開至內灣國小內停,大約可以停十來輛車,假日會收費。走一小段路就有,可以說是很快就可以看到螢火蟲的地方;只是據說還要再走個 20~30 分鐘到達溪水旁,該處的螢火蟲數量才算多。我實際上走到一間似乎是廁所的彎道前,覺得這裡已經很不錯,就在那邊架腳架拍照了。

DSC_9967.jpg

上禮拜我有先來探訪一遍,當時沒幾個人,我還跟路上兩位從台中上來的朋友聊起天來;而這次前往時人就相當多了,有一群朋友來玩的,也有爸媽抱小孩來玩的,在內灣國小抵柏油路的地方也有交管管制車輛進出,只不過實際上在拍照時還是有車輛來去,有些可能是當地的居民。車子開來大燈一照,正在長曝的遊客們就一陣哀嚎,準備要重曝了;不過偶而來幾張被打光的照片,感覺也不賴。

DSC_9961.jpg

我們基本上大部份時間都花在這個點,直到八點半以後才收拾腳架再往前走了一段,路上一直都有螢火蟲,時多時少,四月天的夜裡並不讓人覺得襖熱,倒有點涼爽,只是摸黑拍照的我們仍是給手忙腳亂搞得滿頭大汗,我連長時間曝光降噪都忘了開,回家後只好一個點一個點的處理,多花了不少時間在後製上。

在這之前我並沒有很多拍攝螢火蟲的經驗,所以這次算是練習也算是學習吧,我帶了長焦鏡 50-500mm f/4.5-6.3 及 85mm f/1.4, 還有大光圈 50mm f/1.2, 結果 50-500mm 因為光圈太小十分不好用,倒是用 85mm 讓我拍得很開心。

DSC_9963.jpg
DSC_9982.jpg

由於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也沒有白天來勘場過,基本上我們只在路旁拍照,並沒有尋找林間的拍攝點,也因此構圖比較受到限制,比較容易的方式是使用長焦順著路由近往遠拍,將遠近的螢光壓縮在一起;同行友人因為使用 24mm 拍照,在這個場合拍攝容易顯得失去焦點,因此相對的比較困難一些。

DSC_9953.jpg
DSC_9956.jpg

拍攝螢火蟲有幾個要點,首先就是注意螢光與背景之間的差異。由於螢火蟲會飛、同時也會閃爍,要對螢光做長曝較難有累積的效果,長曝反而是讓螢光的數量看起來變多;而背景會隨著曝光時間越長而越亮,所以我認為理想的拍攝情境應該是環境光(例如,月光)較弱之時,這時長曝較不會讓背景過亮而壓過螢火蟲的光芒。因此,調整光圈/ISO 與快門間的比例就變成影響攝影成品呈現效果的一個要點了。例如,下面兩張圖的螢光亮度相似,但背景亮度卻不同:前者較後者的曝光時間多了 11 秒鐘。

DSC_9974.jpg
DSC_9975.jpg

另外一點則是對焦。拍攝螢火蟲的環境通常十分暗,自動對焦一般來說是無效的;手動對焦也困難,因為肉眼難辨識出目前對焦所對到的點。我這次拍攝是有一些想法,

  1. 若沒有需準焦的標地物,那麼可以由鏡頭對焦尺大致將對焦點設到你預期中的距離,例如一公尺或五公尺。這通常在以長焦壓縮景物時較實用
  2. 可以利用泛焦的技巧,對焦到無限遠之前(嚴格說來,是對焦到”以當前光圈可以將無限遠納入景深範圍內”的地方)
  3. 即便由觀景窗望出去一是片黑,多少還是看得到螢火蟲的閃光。因此,可以一邊調整對焦點一邊透過觀查螢光的大小來判斷目前的對焦點在哪。

在做長時間曝光時也有想到,如果不在乎背景的話,是否不需要腳架、甚至不用固定拍攝同一個點?或者,長曝的同時是否可以同時調整對焦點?於是得到了下圖這樣的結果:

DSC_9964.jpg

可以看到有些飛行中的螢光漸漸的改變了大小,相當有趣。若認真思考我想這個手法應該也會有具創意的應用方式。至於不使用腳架而以手持方式拍照,實際上拍過後覺得會變得有點類似長曝拍攝揮舞仙女棒或香火的那類型應用,在拍攝螢火蟲時似乎沒需要使用這樣的手法來增加變化。

在拍攝時,使用的鏡頭也會影響到實際上拍出的結果。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試著使用 Nikon 的老鏡 50mm f/1.2 來拍攝,這顆的畫質一般認為不佳,主要是因為像差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問題在以光圈全開拍攝螢火蟲時竟然變成一種特色,那是一種追加於螢光之外的屬性,你會看到所有的螢光彷彿都多了一層光暈在其外一般:

DSC_9985.jpg
DSC_9986.jpg
DSC_9988.jpg

也許這樣的效果見人見智,不過我個人倒是蠻愛的,那就讓我任性的替這顆 Nikon Ai-S 50mm f/1.2 手動老鏡追加一個「螢火蟲鏡」的稱號吧! 😀

內灣東窩溪谷中我們拍攝螢火蟲的位置大致如下:

[mappress mapid=”17″]

以下則是在北埔拍到的照片,這裡與內灣比來說,人相對少了許多,不過交通不是很方便且路是一般的鄉間小路,不適合容納太多的遊客。

DSC_0055_2.jpg
DSC_0043.jpg
DSC_0013.jpgDSC_0048.jpg
DSC_0040.jpg
DSC_0022_2.jpg
DSC_0026.jpg

我也有試著用 50mm f/1.2 拍照,效果同在內灣時,在螢火蟲光芒外帶有一層光暈:

DSC_0033.jpg
DSC_0035.jpg

剛好有一隻螢火蟲飄到鏡頭旁:

DSC_0020.jpg

對於計劃到這裡參訪的遊客,請體諒當地道路對遊客承載量不高,不要一窩蜂的揪伴擠來,同時保持低調也多注意自己對地方環境的干擾。一般賞螢區都會宣導不要開車進入,但當天我還是在裡面碰到了幾輛非當地居民的車。也許他們是無心的 (比方說不知情),不過既然你看到了這篇文,你就不能說不知道囉!

最後,宣導一些觀賞螢火蟲的注意事項:

  1. 若當地有交通管制等規範,請遵守
  2. 手電筒請使用紅色玻璃紙包住,以降低光量及對螢火蟲的影響
  3. 若不需要開啟手電筒請不要開啟,使用時以照地上為原則,勿四處揮舞或直射他人
  4. 不要捕捉螢火蟲
  5. 拍照時,不要使用自動對焦,或是請關閉對焦輔助燈,也不要使用手電筒來輔助對焦。
  6. 請避免大聲喧嘩

其它關於拍攝螢火蟲的小提示:

  1. 出門前可以先看看月象。
  2. 使用大光圈鏡頭為佳,長焦鏡會較好運用。例如,85mm f/1.4 或是 200mm f/2 應會是很好的選擇。
  3. 螢火蟲多於晚上六點半後開始營業,持續至八點半,也有更晚的例子。可以趁天黑之前先至場地勘查、找定位及整裝。
  4. 長曝可以提高攝入螢火蟲量的期望值,不過要有耐心。同一個構圖的兩次快門拍出來的照片是有可能有很戲劇化的變化的。
  5. 記得要開啟長時間曝光降雜訊,雖然這會讓你的拍攝所需的時間加倍。
  6. 要避開其它遊客不一定要靠構圖,也可以重曝兩張以疊圖的方式將之修除。
  7. 天氣多變化,別忘了帶副雨具。在北埔螢點要離開之際下起了大雨,只見兩位同好沒帶雨具而躲在樹下,問他們該怎麼辦?他們說也只好等雨小點再走囉。

*備註:由於一些網友的回饋,網誌調整過部份的內容。由於回應中有包含相關的資訊,所以我將回應隱藏,請見諒。